垃圾滲濾液處理方法的應用及分析
發表時間:2020-03-19 來源:http://www.qinyuyang.cn/news/cjwt/176.html
1.循環回噴處理方法分析
垃圾滲濾液回噴處理的優勢在于是成本投入少,管理費用低。較有效的是在北方降雨量少的地區,垃圾中的水分較低的垃圾填埋場,采用回噴的方法是較為經濟、有效的;但是,如果是在南方地區,由于地區的降雨量大,垃圾中的水分較高,使用此方法會受到限制。通過噴灑循環后的滲濾液需要采取進一步的處理才能進行排放。由于垃圾滲濾液回噴是不斷循環的,這樣會造成氨氮成分的不斷累積,也有可能使氨氮成分的濃度遠高于未循環滲濾液中的濃度,這樣就會給治理滲濾液的目的達成增大難度。
2.物化處理方法分析
在新建垃圾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大多數重金屬離子成分的濃度要遠遠高于重金屬元素本身對微生物的毒害作用,所以對于重金屬離子成分的去除多采用物化處理的方法操作。
滲濾液處理在采用生物處理的方法時,滲濾液中含有的營養成分的實際含量要遠大于微生物生存所需的濃度,所以為了確保方法的有效性,要進行適當的預處理,不然這樣的生長環境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長,長期下來會影響微生物處理的效果。由于存在時間長的滲濾液中大分子的有機物含量非常高,這樣就會造成化學氧化從而使生物降解難以實現,所以在進行操作前也要先進行處理。物化處理是滲濾液預先處理常采取的方法。物化處理的方法可以除去滲濾液中的一部分污染物,并且能夠提高滲濾液后續的可生化處理性,為后續工藝處理負擔的減輕奠定了基礎。但是,物化處理單獨使用時,也有局限性,這樣不能使垃圾滲濾液的處理達到處理標準,所以一般是作為預處理工藝來實施的,這樣能降低處理難度,為后續處理的其它方法的操作,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在操作時,如果使用普通的絮凝劑進行對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對于其中的有機物污染程度去除是很有限的,一般也就能達到20%左右的效果,這是達不到處理要求的。垃圾滲濾液的物化處理需要使用見效快、耗用低、價格低、對pH環境適應性強的絮凝劑。
為了改善滲濾液中碳與氮的比例,過去多采取先進行吹脫再進行生化處理的方法,使用氨吹脫處理對氨氮含量的確有一定的效果,但前提是需要加藥操作來調整pH值,這樣就會造成運行成本高,操作環境惡劣,操作過程中易產生非常嚴重的二次污染,無論是現場操作人員還是環保部門都不提倡采取這種工藝處理方法。
3.生化工程處理方法分析
現今的滲濾液處理工藝技術,無論采取什么樣的處理方法,生化處理法都一種必不可少的工藝處理方法。在進行厭氧處理或好氧處理時,去除有機污染物或進行轉化時,都是通過讓微生物起作用而達到目的的。生化處理的方法可以有效達成污染物濃度降低的目的,成本投入少,具有很較強的可處理性。
但是,生化處理法,也同其它方法一樣,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使用此方法會出現以下問題∶
(1)滲濾液的水質會伴隨著填埋場使用時間的延長而發生變化,時間長了,進行生化處理的可行性會越來越差。
(2)由于垃圾滲濾液自身存在的問題,如氨氮含量與有機物的污染程度的比例不協調等,會導致培養好的處理污泥難以持續作用。
(3)垃圾滲濾液使用厭氧處理方法時,在達到去除部分有機物污染程度的效果時,也會帶來氨氮含量上升的情況,給后續處理帶來更大的麻煩。
(4)高氨氮、低碳氮比的特性,會讓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處理方法效果不良,這同時也是生化處理法對時間長的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處理,很難起到效果的一個原因。
4.膜分離處理技術分析
膜分離處理技術一般有超濾、反滲透、膜生物反應器等幾種。膜分離處理技術的特點是在處理過程中,不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處理的有效性高;通常情況下,也不再需要加注其它物質來協助處理,減少了原材料和藥劑的成本投入;在膜分離處理過程中,分離、濃縮過程是同時進行的,這樣能使回噴的濃縮液量有所減少;膜分離處理方法運用時,還不會受到自然環境的變化影響,可以在多種氣候條件下進行;能夠實現自動化控制;處理后的水質穩定,水質能符合標準。
由于膜分離處理方法的投入和成本費用都不低,因此大多數的反映是,成本上難以維持。近些年來,由于其它傳統生化處理方法有不完成達標的情況,又沒有其它更好的處理方法可以替代,在成本允許的范圍內,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中只是將膜分離處理法當作深度處理的一種方法來使用,處理后的水,多用于城市綠化、車輛清洗、道路養護等方面。
結語
通過以上的探討,可以看出,垃圾滲濾的處理有多種方法可以解決,但每種方法又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一味的追求單一的方法,不計成本的投入,不但會加大成本,事與愿違,還會增加因此帶來的其它環境污染。要做好垃圾滲濾液的處理,需要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垃圾滲濾液的特點,采取綜合的應對方法進行處理,才能達成滲濾液處理的綜合效益。